佳文赏析 | 《nature geoscience》:PM2.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
原文题目:A two-polluta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ozone and particulate air quality in China
发表期刊:nature geoscience
作者:Ke Li, Daniel J. Jacob , Hong Liao , Jia Zhu, ViralShah, Lu Shen, Kelvin H. Bates , Qiang Zhang and Shixian Zhai
第一作者机构: Harvard-NUIST Joint Laboratory f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,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Nanjing,China
出版年:2019
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PM2.5作为主要的污染治理目标,主要聚焦一次颗粒物以及燃煤SO2排放控制,PM2.5在2013-2017年间约降了30-40%,但与此同时臭氧浓度却在增长。臭氧前体物VOCs和NOx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以及工业源,VOCs排放还有一部分来自天然源,HOx主要来自于水汽的光化学氧化以及羟基的光解,因而臭氧污染最为严重往往是在夏季。卫星观测数据表明我国的城市地区正在由NOx控制区向VOC控制区转变,市中心往往是VOC控制区,而农村地区以NOx控制为主。基于GEOS-Chem模拟结果,臭氧增长可能部分是由PM2.5的下降驱动的,PM2.5会消耗能与NO发生反应产生臭氧的HO2自由基。
首先对2013-2018年夏季臭氧日最大八小时的监测数据与PM2.5的日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,共挑选了4个城市群:华北平原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四川盆地,两者在四个地区均呈现正相关,这个结果可以表明臭氧以及PM2.5对气象条件的依赖性,尤其是气温和风速。当PM2.5浓度增长至100μg/m3时,臭氧大概在80ppb的水平上。本文利用GEOS-Chem对2016-2017年进行敏感性实验分离PM2.5对化学以及光解的影响。当PM2.5浓度到达80μg/m3,对比清洁环境下可抑制臭氧日最大八小时25个ppb。PM2.5对光解速率、NOx吸收以及HO2吸收可分别使得O3下降2ppb、9ppb和15ppb,PM2.5对臭氧最大的影响为HO2自由基的吸收从而抑制臭氧的生成。
在气相化学机制中,如果HOx的消耗主要来源于与过氧自由基反应生成过氧化物,则认为是NOx控制;如果HOx的消耗主要是NO2与OH反应产生HNO3,则认为是VOC控制。在华北平原地区,HO2的主要消耗来自于PM2.5的吸收,这同时导致了HO2/OH的比例下降,NOx的生命期延长,提升了NO2+OH的反应在HOx自由基消耗中的贡献。因此本研究基于2017年的排放水平进行了4组对比试验,分别对人为源NOx和VOC减排10%、20%、30%、40%、50%,两组考虑PM2.5的影响,两组移除PM2.5的影响。从华北平原的臭氧日最大八小时结果来看,两者的减排均可造成MDA8下降,NOx的减排效果要优于VOCs,此时仍采用H2O2/HNO3指标判断NOx或者VOC控制区就会有问题,臭氧生成实际上是更向VOC控制转变了。
因此现阶段的减排焦点转向与PM2.5和O3的协同控制,蓝天保卫战期间NOx排放要下降9%、VOC排放下降10%,PM2.5浓度下降8%。基于GEOS-Chem在2017年排放水平基础上对减排措施进行模拟,仅减少PM2.5仍会造成O3浓度的增长,倘若三者进行同时减排时,MDA8可降低1个ppb。NOx和VOC的减排同样会降低PM2.5浓度,未来应当要加强对NOx和VOC的协同减排。
转载自 E文载道
经作者授权转载
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本公众号无关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原文标题:PM2.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
排版:陈清荷
责任编辑:王佳雯
审编:鲁嘉颐
终审: 顾伟男 田巍 梁龙武
猜你喜欢
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